在会上,东菱公司隆重推出了振动行业的巅峰之作――世界首创5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这也是继东菱公司2006年11月首创35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之后,自筹经费、自主研发成功的又一重大成果。

  金秋的苏州,没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景象,却仍然能体会到“风物雄丽为东南冠”的风貌。金秋的苏州,在秀丽的土地上还发生了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2012年9月21―22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主办、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联合会协办、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承办的“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暨军民融合交流大会”在苏州隆重举行。

  在会上,东菱公司隆重推出了振动行业的巅峰之作――世界首创5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这也是继东菱公司2006年11月首创35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之后,自筹经费、自主研发成功的又一重大成果。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发来的贺信中表示:“欣闻50吨级世界首台超大型电动振动台自主研制成功,特向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表示热烈的祝贺!”为了探密东菱50吨振动试验机真身,一睹东菱振动当家人王孝忠董事长的风采,1718china实地走访了东菱公司,有幸采访到了王孝忠董事长。

  1718china:贵单位最近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台5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首先,请您谈谈研发这款产品的背景和意义。

  王董:我们研制50吨的背景是很复杂。众所周知,在06年我们研发了国际上首台最大35吨振动试验台,对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做过报道。在接下来的五年期间,随着我们的祖国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的发展,从专业的角度东菱感觉到会有这样的需求。曾经的35吨是世界首创,现在是否有必要或者有可能朝更大方向发展,这是个挑战。对于50吨能否绝对拿下是未知的,中间的坎坷也存在,但是东菱始终挑战极限。

  在18年的过程中,我们挑战了太多极限。我戏说东菱已经是一个“没胆”的人,从生理上我们已把胆割除了,而从心理上讲我们是敢于去挑战,敢于去担当。既然有这个客观需求,我们遵循自然规律,挑战这个极限应该有它的客观科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公司团队,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做了一个充分的认证,然后再花了一年时间完成了研制。很幸运的是,研制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悬念,比较理想。

  当然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技术上还存在挑战性,因没有先例,没有比照,没有参考,这里面牵涉到了台体结构的一些知识系统匹配的挑战,也牵涉到应用层面上的一些知识,我们要在一张纸厚度的精度上可以应用自如。当你可以应用自如的条件下,其实你的技术性能就得到很好的体现。

  所以我们的振动台具有标志性的性能,就是在4.5m*4m的水平台面上,如果加上50吨的负载,你只要用5公斤的力就可以推动它,这是一件很震撼的事。9月21日,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周年的同一天,在东菱召开的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暨军民融合交流大会上,50吨振动试验系统给航天局长、国防大学校长以及一批业内的院士、专家和几十所大学的学者做了一个充分演示,赢得了普遍的认同和赞叹。

  1718china:我们不难发现到东菱公司的新品层出不穷,请您谈谈在研发新产品的主要是根据有哪些?

  王董:我们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国家需要为动力,以员工幸福为追求。结合了三位一体,形成了和谐的创新局面。东菱的创新优点是我们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和一个高效的创新效率,这是源于东菱18年的企业文化培育,形成了有思想、有理念、有追求、有品味的企业团队。

  令我感到称奇的是,我们从开始研发5吨、16吨、35吨以及现在的50吨,所有这一些产品的研制过程都没有走太多弯路,基本上处于一个直线态势。总结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我认为,要把企业作为一个创新团队,我们的工人、知识分子、科研人员、以及干部齐心协力,大家操作在现场,服务在现场,决策在现场,使我们的工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种合力,克服了在一般企业中很容易形成的扯皮、推诿,使得创新的路一路顺畅。

  我把公司的文化渗透到各个员工身上,啥地方有血瘤,我们全面围剿。这也符合大家的利益。所以一个公司一定要把员工当作我们的共同生活的亲属,要赋予他们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的态度和使命。

  王董:我们这次活动完全是一种自然行为,最后凸显出的是冥冥之中的信息的穿越。在载人航天工程20周年时,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给东菱发了一封贺信。我对市场行为是很认可的,尽管不是从利益的角度,但它是一个自然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行为。就这么一运作后,参与会议的有300多人,这300多人,既不是花钱请来,也不是通过什么特定的关系请来。中国力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振动工程学会等云集在一起,东菱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虽然我们的接待工作还是有瑕疵的,但是人们都已不再在意,更多的给予的是理解和支持,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我对品牌有三句话:无私是品牌的基础,责任是品牌的保障,创新是品牌的生命。若不是一个无私的人,他就没这个胆量,也不可能会影响这么多人。无私是法宝,有很多人就不理解品牌怎么能无私呢?有这个心态就做不好品牌,我们有一句话叫超越客户期望,超越就是在价值之外,在价值之上,这是一种气度,一种自信。我对你奉献,你拿到的东西最终为我积累储蓄了品牌的力量。

  1718china:东菱公司用18年的时间,打造了力学环境试验行业第一品牌,并创造了多个第一。请您谈谈东菱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王董:本质上是企业团队,实际上我们遵循合作和创新。通过合作增加了自己的体量和宽带,通过创新深入地把技术的高点难点拿下来,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断壮大,使得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强。另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能够自信和长期发展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氛围。若不是在建立东菱开始就保持这样一个信念,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气度,我们就会走入唯利是图的歧途。既然我们从事的专业,创造的平台,是和国家国防的命运链接在一起的,就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要有军工情结和民族情结。这样一种境界会推动我们不断向前,永不满足。

  1718china:请您谈谈未来东菱公司着重关注和拓展的行业有哪些?主要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去完成拓展?

  王董:我们现在完成的产品已经涉及到了航空、航天、兵器、船舶、轨道交通、汽车等。这次除了50吨振动试验台,还有一个水平强冲击机,为航空母舰和潜艇服务的;我们也研发了国内首创六自由度振动试验系统,这是为大众服务的;我们的疲劳测试装置,为轨道交通提供了广泛的服务。事实上我们是和国家的主流和社会的进步连接在一起的。

  从产品研发转换到平台建设,转换到资源集成和能量聚变,这和我们公司的经营战略,就是基础保障、战略引领是相吻合的。基础保障就是把产品的正常经营作为一个简单的循环,完成企业的生存保障。战略引领是站在一个高端,像一个预警机一样,通过产、学、研和国际化途径,形成一个高端资源集聚。

  这两个东西相互呼应,一方面对我们的保障经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进行高端运作,形成高端平台。比如航空发动机我们大家可以建立一个平台,我们也可以为轨道交通做运营服务平台,例如预警装置,诊断装置。我们还可以和计量测试行业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中国自有的体系平台。同时跟新能源进行对接,形成一个服务于轨道和国防军工的新的能源产品体系。所以未来的发展其实东菱更多的专注于平台建设、能力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形成一个新的更高层面上的企业集成。

  王董:我们要争取成为国际上专业水平最高、功能最齐全的力学集成服务商,同时也会在未来3到5年中间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综合资源最完备的一个企业集团。

  1718china:东菱在进行这一些产品的研发是往往是做一些潜在的研制,前期有好多额外的东西投入,这是一种风险。您是怎么样看待这种风险的呢?

  王董:在做50吨振动试验系统的时候,东菱已经淡化了风险,这往往是一种自发行为,我们作为一个领军企业,作为一个专业领域的耕耘者,我们就有使命去承担。说有关系,我们没。我个人也是很清高的,清高就是给自己压力,就是让自己更加坚强。当面对一个话题的时候,说是还是不是,模棱两可的人都在回避。我们更多的能耐就是在不断的判断中去稳固你的基础。

  我比较喜欢把经历转化为阅历,把知识转化为常识,一般的人认为常识是低的,但是我们生活中间大家用的都是常识,可用的就是常识,知识是作为研究的,研究出的结果转化出来就是常识。我们要深入浅出。经历是平的,阅历是高的,我们每走一步,提升一次,人生不能是苍白无味,而应该是跌宕起伏的。有一句话叫:“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句话经常听到,如果不假思索的话,会把它当成一种发展的模式,其实细细辨来,是很残忍的。这些人的存在只会阻碍历史的发展,只会蚕食社会的资源。东菱主张的是学习别人的长处,发现别人的弱点,然后完成超越。这两者啥关系,一个是占有为目的,一个是创造为目的,完全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

  1718china:创业18年来,您带领东菱成为民族的骄傲,为这个行业做了民族性的事情。我们对您个人充满好奇。您的成长经历能和我们描述下吗?

  王董:我的家庭背景很简单,父母均是孤儿,母亲是满清贵族逃离后遗弃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是绝对的艰辛,我母亲做过两次的童养媳,我生出来第一口吃的是面粉糨糊。母亲没有工作,父亲工资又低,我十一二岁就帮父母操持家务。能够说是绝对没任何背景的。

  我有一个特点很关键,一般人说不能太表扬,我这个人是表扬得越多我越努力。我对任何人提出的要求和批评都感觉是礼物。因为你至少帮我发现了问题,我本来要自己去找问题。我也从来不愿享受别人给我创造的,我不习惯在公司和员工有区别。每到饭点,在单位的员工食堂,我都会夹在长长的员工队伍中排队;我开的是一辆普通的小车,老婆骑的是电瓶车,家里住的房子也只是普通民居。

  所有别人在意的东西,我正好不在意。人不能很刻意机械,同样,当企业变得很机械教条的时候,你这个企业就没有优势了。在11年前,销售是我,总调是我,总工也是我。我在一个设备一个零件没有的情况下,拿下了几百万订单。往往是哪里最艰苦,我就和谁一起干。这是我一贯勇于挑战的性格。

  东菱是彻头彻尾的原生态的非公有制企业。东菱这个企业的成长史反映了我们的祖国只要你有技能,只要你有精神,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干成。1995年1月8号我开始创业,开始时只有1个人,到了第三个月,三个人凑齐了。到第二年的8月8号,凑了50万,注册了一个公司。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我的办公区域只有12平米,借了别人破旧的办公桌,没有电话。当时我离开呆了二十几年的国企,实属迫不得已,僵化的体制,让我看不到希望,既然正向走不通,就走反向,开始自己做实业,做一个反向思维的实践家,反向思维的理念也应运而生。实践家,正中靶心,精准的概括了我的创业路。

  结语:一踏入东菱振动的会议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莲花图。“莲,花之君子者也”。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加深了我们对这位“莲之君子”的印象。作为执着于振动行业的清高者和具有创新思维的实践家,他对品牌建设情有独钟,对人才爱护有加,对公司文化具有独特见解,对行业高瞻远瞩,对国家民族肩负厚重的使命感。正是这样一位传奇性人物,带领着东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和行业的神话,挺起了民族工业的脊梁!王孝忠董事长表示:“东菱将继续尽心尽力,将中国的振动业技术跻身国际前列,为创造国际知名品牌而竭尽全力!”

  东菱振动介绍: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菱”),创建于1995年,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力学环境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配套单位。现占地面积50亩,厂房面积20400平米,注册投资的金额2100万元,员工30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98名。

  创业18年来,东菱坚持创新型思维和创造性实践相结合,矢志不渝科学技术创新,从一个只有8个人、8万元启动资金的民营小企业,发展成为全世界知名的力学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专业制造商,拥有行业最全的产品线和专业的技术平台,各类试验设备100余款,其中10多项填补国内空白,覆盖了力学环境,渗透到气候环境。公司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国防、军工、航天、航空、船舶、轨道交通、汽车、电子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上海航天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沈阳飞机、西安飞机、郑州飞机制造厂等尖端科研计量机构优选使用,并远销美国、德国、法国、英国、韩国、日本等36个国家及地区。

  迄今,公司共有7项产品先后通过江苏省科技厅、国防科工委、工业与信息化部的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共15个,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共计销售振动试验台千余套,圆满完成了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重大力学环境试验任务,并参与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天宫一号”等国家重点军工项目的研制建设试验相关配套工作,先后多次受到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的嘉奖,得到国家航天局局长的褒扬。

  截至目前,东菱共提交专利申请155项,其提交发明专利49项,在这155项专利中有109项专利已经授权,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9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4项。

  东菱公司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推动行业进步和产业升级,热情参加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是中国内燃机零部件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的中坚力量。在人才教育培训与资源聚集方面,东菱集聚科研院所和国际知名公司的优势资源,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开展广泛合作,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完成由聚合到聚变的转换,成为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的最佳平台,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唯一的全面覆盖力学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专业制造基地、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基地。与此同时,东菱公司与保利科技有限公司(Poly Technologies Inc.)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保利苏州力学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通过十多年的创新创造,东菱改写了国际振动界的格局,打破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封锁和禁运,引领中国振动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了国内先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为促进装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未来,东菱科技集团将继续高举创新旗帜,一直在优化自身的发展建设,拓展新的行业服务领域,探索更先进的技术,加大加深全球交流活动,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为推动力学环境试验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力争为振兴民族工业、打造民族品牌做出不懈努力!

  哔哥哔特商务网是电子制造业产业链信息交流的平台,分享和剖析电子制造业上下游新技术、新产品资讯;通过“走进企业”、“对话”、“拆解”、“市场解读”、“产业分析”“研讨会专栏”等栏目进行行业深度解读,及时提供线下专业研讨会、峰会论坛、线上会议、直播等行业活动资讯。